哪些因素会影响混凝土性能?今天小编主要给大家说说,沙子过细以及含泥量过高对混凝土的影响,希望能帮助到您!
粗、细骨料进场要注意哪些事项?
粗骨料主要应控制其粒径、级配、粒形、石粉含量、泥块含量。每车进行宏观检查,不合格不得卸车。此外,要按规范要求,按批量检验各项指标。
细骨料应控制细度模数、含泥量和泥块含量。每车进行宏观检查,不合格不卸车。同样,应按规范要求批量检验。
何为骨料级配?
骨料级配就是组成骨料的不同粒径颗粒的比例。骨料即是砂石等散状物体,骨料级配就是组成骨料的不同粒径颗粒的比例关系。
沙子的级配,不同砂子有不同的级配,颗粒粒径越小所占的比例越大,说明砂子越细,相反粒径大的颗粒比例越大,说明砂子越粗。石子也是这样。
泵送混凝土为什么要控制粗骨料针片状含量?
当针片状含量高时,针状粗骨料抗折强度比较低,且粗骨料间粘结强度下降,因而致使混凝土强度下降。对于预拌混凝土来说,针片状含量高,会使粗骨料粒形不好,从而使混凝土流动性下降。
同时针片状骨料很容易在管道处堵塞,造成堵泵,甚至爆管。因此,泵送混凝土要求其针片含量≤10%,高强度混凝土要求则更高。
轻细骨料内养护混凝土?
是指在高强度、低水胶比(水胶比小于0.30)的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轻砂,作为混凝土内养材料,当混凝土内部湿度下降时,能促进水泥水化继续进行的混凝土。
一般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会随水泥水化进行而降低,产生自干燥现象,从而引起收缩,易产生原始微裂缝,影响混凝土耐久性。
若在高强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轻砂,如陶砂、粉煤灰砂作为混凝土内养材料,由于轻砂孔隙中含有部分水,当混凝土内部湿度下降时,饱和轻骨料中的水分释放到毛细孔中,促进水泥水化继续进行,因此减小了混凝土的收缩。
砂子细会带来什么影响?
砂子太细,混凝土需水量上升,而且用细砂配制的混凝土其可泵性、保塑性均较差,混凝土强度会下降,易开裂。
砂含泥量大会带来什么后果?
砂含泥量大,混凝土需水量大,保塑性差,收缩加大,混凝土强度下降,结构易开裂。因此,要控制砂含泥量≤3%(C30~C50),高强混凝土含泥量要求更高。
砂石中有泥块会对混凝土有何影响?
砂石中泥块除与含泥量带来同样的影响外,还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强度。比如,泥块会削弱混凝土断面,浇筑地面时泥块上浮,干缩后会在表面形成凹坑等缺陷。
为什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时应采用粒径小一些的石子?
随着粗骨料粒径加大,其与水泥浆体的粘结削弱,增加了混凝土材料内部结构的不连续性,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。
粗骨料在混凝土中对水泥收缩起着约束作用。由于粗骨料与水泥浆体的弹性模量不同,因而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拉应力。此拉应力随粗骨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,并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。
随着粗骨料粒径的增大,在粗骨料界面过渡区的Ca(OH)2晶体的定向排列程度增大,使界面结构削弱,从而降低了混凝土强度。
试验表明:混凝土中粒径15~25mm粗骨料周围界面裂纹宽度为0.1mm左右,裂缝长度为粒径周长的2/3,界面裂纹与周围水泥浆中的裂纹连通的较多。而5~10mm粒径粗骨料混凝土中,界面裂纹宽度较均匀,仅为0.03mm,裂纹长度仅为粒径周长的1/6。
粒径大小不同的粗骨料,混凝土硬化后在粒径下部形成的水囊积聚量也不同,大粒径粗骨料下部水囊大而多,水囊中的水蒸发后,其下界面形成的界面缝必然比小粒径的宽,界面强度就低。
为什么同样配比混凝土,卵石混凝土比碎石混凝土强度低3~4MPa?
粗骨料的表面粗糙,有利于水泥浆与骨料的界面强度。根据多年试验,卵石配制的混凝土一方面由于其含风化石较多,本身压碎指标低于碎石,而且表面光滑,界面强度低,因此由其配制的混凝土强度会比同配比碎石混凝土低3~4MPa。
以上就是与大家分享的影响混凝土的一些因素,你都了解了吗?